【全国】“加大放水”也要精准滴灌!超长期特别国债加速崛起经济新势力

政策解读 / 2024-06-05 08:46:15


5月中旬,财政部发布公告:将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限期包括20年期、30年期、50年期,付息方式均为「半年付息」。


“超长期”、“特别”、“国债”,再加上“一万亿”,每一个关键字词都自带悬念,吸引了广大投资者的关注。


一一所谓国债,其实就是国家向老百姓借钱,而国家为你开的“欠条”。


这封“欠条”会规定好借款利息与还款期限。由于国债背后站着的是「国家信用」,所以国债也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之一,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按往常经验,这还不容易抢得到哦!)

一一所谓超长期,在债券市场上,一般认为发行期限在10年以上的利率债为“超长期债券”。与3年、5年的普通国债相比,超长期债券能够缓解中短期偿债压力,以时间换空间。


一一所谓特别,就是在特定时期有特定目的。我国历史上,总共就发行过3次:1997年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资金用以增强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金;2007年发生了美国次贷危机,资金用来成立中投公司管理外汇、抑制通胀并提高外汇收益水平;2020年,那年爆发了新冠疫情,资金用于抗疫救灾、维护社会稳定。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此次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为了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大项目资金问题,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根据4月份社融数据来看,广义货币M2在近几个月仍在增长,这也意味着货币一直在系统内“自转”,老百姓仍不敢大肆消费。在生活中,银行利率不断压低、保险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但高铁、水电费却宣布涨价……


种种措施,都意味着“大放水”时代来临了,流动性宽松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一种常态,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目前,我们正从一个以国家为主导的积累型工业化社会,转变为以民生为主导的消费型现代国家。此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正是把资金从企业和老百姓手上转移到国家财政,依靠扩张性财政政策来主动创造需求。


此外,发行国债也能够为中国金融体系提供新的高品质抵押物,有助于缓解中国金融周期下行的趋势,从而夯实经济增长基础。


一张小小的债券,与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密切相关,而中国式现代化红利也可能蕴藏其中。


01

发挥中央的财政扩张潜力

优化「央地财政」关系格局


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在资本快速积累的同时,也攒下了大量的债务和杠杆。


在经济学中,债务非魔鬼也非天使;其好坏主要由资产收益率(ROA)决定,看资产的收益能否覆盖住债务产生的成本。



(图片源于摄图网)



如果经济下行、民营乏力,许多行业将陷入重复布局与内卷式竞争,导致产能过剩,让社会陷入长期停滞与恶性循环。


过大的债务也被称为“财政赤字”。如今,地方政府承担了无限责任与有限财权,面对手中庞大的赤字只能选择“发债+卖地”。


本质上,这其实是对未来信用与财政的透支,即便赢得了以GDP为核心的考核激励,却与未来长期主义发展背道而驰。


关于中央与地方财政,我们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更好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写过,“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博弈是两千年大一统王朝经济上的矛盾主线。税制改革、市场管制、绝对产业垄断都是拨弄天平的手。


当下,我们面对新一轮的央地财权重塑,‘自由通商’还是‘利归中央’,这两者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端好这个财权天平,才能达到激励相容的效果。”


在2016年至2019年的时候,政府就通过发行长期债券来置换一些地方非标准化的债务,以此化解部分债务压力。


如今,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将会有更多资金用到地方建设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地方的财政缺口。


它将充分发挥中央投资带动的放大效应,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项目(东北粮食基地,西部能源保障项目)、进而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教育、养老、医疗等领域),全面推进美丽中国项目(生态环保、绿水青山即是金山银山的投资项目)。


可见,超长期特别国债将是一个很好的促进经济手段,既能缓解短期财政还本付息的偿债风险,又能优化央地政府债务结构,增加政府有效资产,通过大型战略项目拉动经济正循环。


曾经,房地产和地方债,是中国特定的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的产物,出现的问题也是长期矛盾积累的结果。


与其放权,不如央妈亲自出场,着眼于未来发展大局将资金融入到重大项目中来,努力打造一个新的国家资产负债表。


此外,国债所获的资金不会直接流入社会推高通胀,对生活耐用品影响较小,不会影响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中央可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将资金运用于促进国家发展的实体行业,早日完成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


目前,台海的演训频次愈来愈密集,国家也需要在资金层面为未来做好充足准备,以应对一系列的风险挑战。


02

“大放水”精准滴灌

颠覆性技术研发迎来新风口


(图片源于摄图网)

#深度好文计划#


通常,我们会将“大规模发行国债”理解为“大放水”。2008年为了抗击全球金融危机,我们打造四万亿投资计划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要知道,这4万亿人民币是当时中国GDP的12.7%。


经过本次“大水漫灌”,无论是炒房炒股、还是做生意,基本上各行各业都能吃到时代红利,中国经济也在2008年后实现了新的飞跃。


如今时代背景与国际格局已发生实质性变化,社会不能再以“唯收益率论” 为基调,放水方式也从“大水漫灌”转变成“精准滴灌”。


资金不再通过各种方式流向民营企业主和老百姓手中,一方面,资金将流向国企手中,维持宏观经济的基本盘;另一方面,资金将会涌入新质生产力和高端制造业发展之中,促进行业数智化发展。


目前,发展颠覆性技术已经成为各国抢占未来产业战略制高点和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途径。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科技、可控核聚变等颠覆性技术都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


本次超长期国债主要用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也将会引导资金投向「关键技术领域」,为颠覆性技术研发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鼓励科创企业在颠覆性技术领域进行更大胆的尝试与投入,推动技术突破和创新。


此外,政府会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引导地方政府建立「保密通信」、「安全大脑」、「算力数据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技术平台,推动新兴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进而产生新的商业模式与产业业态。


对于我们普通人或者民营企业来说,就是需要传统行业“自我转型”,在新质生产力领域大胆创新发展,只要产品做得好,不愁活水来浇灌!


举个例子,像三大运营商自己很少搭建工厂或者流水线来生产设备,而是通过大量的外部采购来完成数据中心、基站等大型项目的建设。


可见,只要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或者能为国企发展铺路的民营经济,都很可能获得这个时代红利。

结语

近几年,国家出手大力整顿金融行业,扫除了许多非标非法金融产品,让理财市场回归理性的状态;加之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股市基金震荡、房地产行业下行……


广大投资者越来越难找到优质的理财产品,而超长期特别国债作为“安全性极高、收益有保障、有国家信用保障”的债券产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客户在买之前,也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资金流动性规划与整体的投资需求;


因为国债如果到中途选择卖出,只能到二级市场进行交易,而二级市场的债券价格是会发生波动的,由市场利率,宏观经济,供需,流动性等因素综合决定。


如果未来市场利率上行,到手收益率将会降低,债券价值下降也会迎来流动性、好不好卖的问题。


另一方面,还得考虑货币的通胀问题,这往往被许多散户所忽略。如果货币超发,现金类资产可能会面临大幅贬值的风险。


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商品价格都在显著上涨,但实际购买力会持续下降,直接影响到债券在二级交易市场上的流动性。


在当前资产荒的背景下,需要买方“以发展为中心”做出资金规划,将财富划分为短期资金、追求稳健且2年左右要用的资金、与长期不用的资金;最后结合自己对投资的风险偏好(高收益/稳健收益),来选择多元组合的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