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企业认定 热点资讯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山西】大同市科技局局长王立荣一行到各县区就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热门资讯 / 2024-08-05 14:35:26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锚定省委赋予大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使命,瞄准科技(先进制造业)、能源、农业、文旅消费“四大赛道”,深入了解我市科技创新发展实际,大同市科技局局长王立荣一行自2023年10月9日起先后实地走访各县区共26家科技型企业、山西大同大学6家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企业核心技术攻关情况以及企业技术需求等进行深入调研。

王立荣一行每到一家企业,深入厂区、车间,详细了解企业产品研发及市场销售情况,一边听取企业负责人介绍,一边做指导和要求。调研中,王立荣强调,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持,企业必须强化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提升自身的创新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

天镇县博诚蔬菜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2年,位于天镇县工业园区内,是一家集蔬菜和粮食收购、加工、冷藏、销售、仓储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该企业一直依靠技术创新,突破产品产业关键技术打造一流的品牌,在创新链产业链的对接中,成功申请发明专利4个,实用新型专利18个,软件著作权25个,技术创新使企业成本降低20%,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该公司的脱水蔬菜产品通过多项国际认证,其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现已成为白象、今麦郎、康师傅等国内方便面食品企业的稳定供应商。

大同三利集团位于“中国黄花之乡”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是集黄花菜、小米、大黄米、绿豆、玉米、高粱等各种杂粮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已发展为全国十强黄花菜、杂粮优质供应商。

田脊梁种养专业合作社于2019年月注册成立的,是天津恒嘉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灵丘分公司的生产基地。2019年被中国农业大学确定为中国农业大学灵丘教授工作站有机旱作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立了院企携手合作机制和高校科研成果实地转化为生产力、科研人员与生产一线工作人员有机融合的模式,推广了大量先进技术。2022年院企合作进一步提升,将公司确定为“中国农大农学院——灵丘县院县合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中国农大农学院——灵丘县院县合作项目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以及“‘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有机旱作农业低本高质微生物工程调控关键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山西大同大学微结构电磁功能材料省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以人工微结构材料及其应用,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石质文物保护为研究方向。实验室现有科研用地1455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700余万元。实验室拥有固定研究人员3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人,博士19人。省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高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省“131”中青年拔尖创新领军人才1人,三晋英才4人,出国访学4人,外聘教授5人。该团队于2018年获批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近5年来,实验室团队人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横向合作项目2项,外来科研经费达到1500万元,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共授权发明专利9项,其中4项发明专利进行了成果转化,出版专著3部;申请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获省级科学技术奖3项。

近年来,我市大部分企业认识到了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对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认识不够。目前,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多集中在大同大学,占比52%,医院、高寒所、云冈研究院占比33%,企业2家,县区仅1家。而高校实验室的科研成果,以发论文、评职称为主要目标,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省市级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多集中在市经开区,省级12家,市级8家,平城区、新荣区、云冈区由于地理位置靠近市区,科技创新平台数量略高于其他县区。2023年,市科技局加大培育力度,灵丘县、广灵县等县区也积极挖掘科技型企业,引导企业申报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企业竞争力逐步提升。但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还处于发展初期,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仍然不少。

王立荣指出,下一步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推动我市各县区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均衡发展,同时积极为大同大学的各级重点实验室搭建好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我市构筑完善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吸引高水平科技成果向大同转移、转化,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活力、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