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距离德国“隐形冠军”有多远?

政策解读 / 2021-12-15 10:41:59

有的人说“专精特新”就是德国的隐形冠军。事实上,这是错误的。中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综合实力上来说,离德国的隐形冠军至少还差一个欧亚大陆。只有中国的单项冠军才约等于赫尔曼·西蒙教授所说的德国隐形冠军。

根据赫尔曼·西蒙教授的研究,全球够得上隐形冠军的大概2700家左右,其中德国有1300家,美国大约360家,日本大约220家。所以,中国致力于在2025年之前,培育出1000家单项冠军,这已经是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标了。相当于在原来的世界体系中,要替换掉其中三分之一的“隐形冠军”。可以想象一下,届时所带来的冲击波会有多强。我衷心希望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过程中,不要再出现“双创”大跃进中所曾经犯过的某些错误。稳扎稳打,更容易行稳致远。

中国的“专精特新”离德国的隐形冠军有多远?

所谓差距,是指能力水平上的差距,所谓不同,是指形态上的差异。其中包括公司战略、产品、创新能力、市场影响力、地域分布、产业集群、金融体系、人才队伍,大中小企业的关系、国际化、社会文化、家族传承、数字化转型等等。

我们可以从多个指标来衡量,包括产品、创新、市场影响力和国际化的程度等。根据工信部的数据,专精特新“小巨人”有5678的特点:超过五成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小巨人的研发强度超过销售额的7%,而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数是1.41%,民营企业1000强的平均数是2.57%),超过六成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过7成深耕10年以上,超过八成居本身细分市场首位。

而德国的隐形冠军呢?研发强度一般在6%左右,研发资金的中位数一般在2000万欧元左右,而且在此之前已经持续投入了至少30年以上,积累了大量的专利和技术诀窍,布局了密不透风的专利防御体系。其产品的技术含量、良率和可靠性远远超过绝大多数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以至于许多龙头企业宁愿花5倍的价钱购买进口配件,而不是选择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产品。

有人简单地按照市场份额来界定“隐形冠军”,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市场领导力是德国隐形冠军最看重的,而非简单的市场份额大小。它们制定行业的创新和技术标准。在一个调查中,当问到通过什么确定市场领导地位?这些隐形冠军回答:技术领先(85%),质量领先(79%),知名度(74%),产品系列宽度(71%),声誉(70%),销售能力(69%),传统(67%),国家销售代理数量(65%),销售额(55%),专门化(45%)。其中销售额排名在倒数第二。

而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评选过程中,为了有更多企业入围,获得培育的机会,工信部放松了对“参与本行业国际国内标准的制定”的要求。结果可想而知。

此外,相比德国的“隐形冠军”,中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在国际化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评选有非常强的政策导向,主要是为了解决卡脖子、补链补短板的问题,而不是增长的问题,更不是国际化的问题。所以,刘鹤副总理强调说,“专新特精的灵魂是创新”。

在国际化方面,专新特精(包括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目前主要采用直接出口、甚至是间接出口的方式。而在海外直接设厂,绿地运营或者进行国际并购,只是少数企业的非典型行为。

而德国的隐形冠军是通过两条腿走路的,也就是创新+全球化。其中创新让他们在产品深度和创新方面远超竞争对手,而全球化让他们有了规模效应,可以赚到更多的利润。大多数德国的隐形冠军至少在20个以上的国家设有自己的子公司或者工厂,利用当地资源就地生产,全球化运营。

中小企业如何抓住机遇,从“单项冠军”做到“全球冠军”?

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最大的不同在于独有的政策优势。所以中小企业首先应该紧紧抓住政策利好,在此基础上提升各项发展指标。

11月23日,国务院和工信部推出三个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文件,这些政策含金量极高,做企业的朋友一定要仔细研读,充分用好政策,抓住国家和时代赋予的机遇。这三个文件分别是: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国办发【2021】45号,以下简称“纾困帮扶通知”)

2,《关于印发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工信部企业【2021】169号,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3,《关于印发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的通知》(工信部企业【2021】170号,简称“实事清单”)

三个政策文件是一套组合拳。《纾困帮扶通知》是面向全体中小企业的,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而《若干措施》和《实事清单》是由工信部制定和发布。1+2,虚实结合,点面结合,长短结合,层次分明,精准施策。

特别是针对“专精特新”的《实事清单》,10项实事,31条具体任务,文风完全不同以往的绝大多数文件。以问题为导向,刀刀见血,直指难点堵点和痛点。每一项实事和具体任务,都有非常明确的指标数字和时间期限,任务明确落实到具体单位。充分发挥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

如果美国、德国、日本等政府,他们看了中国这个《实事清单》之后,会有什么感觉?我估计他们的感觉是,“我的天啦,这个游戏还怎么玩呢?!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比喻“看不见的手”。但是,作为后发国家的德国、日本和苏联等,在1870年到1980年的一百多年的追赶过程中,强化了政府和产业政策的作用,也就是“看得见的手”。但是,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能有中国政府的高效有为,没有一个政府能有这么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也没有一个政府汇聚了如此众多的精英人才。同时,它又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市场机制,以及中国14亿人民对创业创富的热情和饥饿感。

据我所知,在出台这个《实事清单》之前,工信部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组织了大量专家和多部门齐心合力分析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殚精竭虑,深入研讨对策。在这个政策的字里行间里,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对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清醒判断,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从某个角度来看,我们就是以中国的“专精特新”《实事清单》来对抗美国的“实体清单”,全力以赴解决“卡脖子”和“工业强基”问题。我相信,五年十年以后,中国必胜!